2011年2月14日

《兩個媽媽(mother)》vs《告白》--消失的父親

警告:本文有滿滿的雷!

前一陣子接連看完《兩個媽媽(mother)(日劇)與《告白(小說),雖是截然不同的作品、主題,卻有一個共通點──強烈的母性牽連與極弱化的父親形象。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,找不到同感的文章,於是自己寫一篇聊作紀錄。


劇本:坂元裕二


作者:湊佳苗

聽說很多小孩曾被一個二選一問答題困擾:「爸爸跟媽媽,喜歡誰多一點?」
喜歡誰多一點呢?母親與父親,是可以被完美切割的兩端嗎?
《mother》與《告白》,不約而同讓父母二元對立,架構出一個與母親極度羈絆、與父親極度疏離的世界。


------mother------
『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兩種分類之外,還有一種叫"母親"』--《mother》

鮮明的母親們
鈴原奈緒:被生母遺棄後,即使養母關懷倍至,心底仍是那個被遺棄的孩子。自我放逐遠離家園寄情於候鳥,直到遇到受虐兒憐南後,決定承接憐南的一生--成為憐南的母親。
(奈緒與憐南被分開後,奈緒寫給二十歲的憐南的信中一段)
遇見你真好。
能成為你的母親真的太好了。
和你一同度過的季節、成為你母親的季節、那對我來說、是現在的全部。
然後、是再度和你相遇的季節,對我來說、將會是今後要打開的寶箱。
我愛你。

媽媽上
望月葉菜:奈緒生母,家暴的丈夫喪生火海,擔下殺夫罪名坐牢十二年,被捕前遺棄奈緒,讓她不必承受縱火殺父或罪犯母親的異樣眼光。
鈴原藤子:奈緒養母,事業成功的女強人,由第一眼起便以母親的身分愛著奈緒,她說「母親是註定的,不是選擇的」。
道木仁美:憐南生母,很年輕便結婚生女,丈夫逝去後,她在生活的艱辛與年輕女孩的自覺裡百般掙扎。失去憐南促使她重新找回母性,卻也因此對虐兒之實更感不堪。
鈴原芽衣:藤子的親生女兒,奈緒的大妹,幾經算計終於懷孕獲得名門婆婆許可結婚。發現寶寶有先天缺陷後執意墮胎,在最後一刻體認自己與孩子的牽連,決定獨立生下小孩。

弱化的父親們
鈴原奈緒的生父:家暴男,被童年的奈緒縱火燒死於屋中,間接造成奈緒與生母的別離。
鈴原奈緒的養父:沒有出場機會直接byebye。
道木憐南的生父:短暫出場後直接變遺像,仁美失去經濟與精神的支拄,慢慢走上虐兒之路。
浦上真人:仁美的同居男友,變態,虐童者,在憐南失蹤後,他的角色也瞬間Dororo化。
藤吉駿輔:開始時是壞心的記者,連小孩子都恐嚇;轉變成誘拐事件的守護者,從旁協助鈴原一家,想看見他沒能走到的那個終點。(少數的男性正面角色)

------告白------
『我想把A電死,讓B淹死。但是就算這樣愛美也回不來了,A和B也無法懺悔自己犯的罪。我希望這兩人知道生命的可貴。我希望他們知道這點,了解自己罪孽深重,然後背負著重擔活下去。這樣的話該怎麼做才好呢?』--《告白》


鮮明的母親們
森口悠子:「我並不想當神職人員。」沉穩理性的教師,溫柔的單親媽媽。女兒溺斃於校園泳池,兇手是受少年法保護的學生。她策劃了一則復仇計劃,在學生心底埋下恐懼的種子,等待發芽、生長,直至勒緊仇敵的喉嚨。
(森口自述她與櫻宮在親情與師道上抉擇)我要守護這孩子。我在心裡發誓,把全部的愛情都投注在女兒身上。要是問我班上的學生跟女兒哪邊比較重要,那自然是女兒。這是理所當然的答案。愛美曾經問過我一次說,爸爸呢?爸爸在沒辦法跟愛美見面的地方努力工作喔。他放棄了父親的名分,將人生僅存的熱情全部灌注在工作上。」
下村太太:對於孩子毫無理性溺愛到底,將直樹犯的錯以牽強的理由歸罪於他人身上,「要是直樹真的捲入殺人案,我不可能不知道。在森口來逼問之前,直樹不會一直瞞著我的。沒錯,一定是這樣。這全都是可悲的森口編造出來的。」怪罪森口、阻擋維特,她用自己相信的方法保護直樹,直到真相揭曉後,掄起刀子,最後一次保護她的孩子。
渡邊修哉之母:攻讀博士時遇到瓶頸,她選擇進入婚姻,但仍懷念著未完的夢想。「要是沒有你就好了。」因為孩子,她無法回到研究室,失望無處宣洩,於是開始虐待幼小的修哉,離婚後順利回到大學施展才能。修哉以流著母親的血為榮,試圖以繼承自母親的「才能」喚回她的愛,終於走上恐怖的道路。


弱化的父親們
櫻宮正義:知名的「熱血教師」,迷途知返後立志拯救歧路少年,卻因年輕時的荒唐染上HIV,以至只能遙遠地看著女兒當他第一次擁抱愛美時,愛美已冰冷長眠。
讓我們看看森口所描述的櫻宮吧:「(前情:櫻宮阻止森口復仇)我沒辦法接受櫻宮的行為。一面說什麼我的幸福,一面到死都還寧可當個老師而非父親,我無法原諒他。」作為人父,櫻宮因為HIV不得不放棄親情,從女兒的生命裡消失;作為人師,櫻宮直到最後仍對學生懷抱希望,「不這麼做他們一定也可以改過自新。相信他們吧。」所以森口說他是真正的神職者,卻不是一個父親。
下村先生:沉默寡言的Dororo。血案發生後直樹姊姊回家,「我家的扭曲除了母親之外沒有人知道。遠離老家的我、出嫁住在鄰鎮的大姊就不說了,連住在同一棟房子裡的父親都不知道。就算通勤時間要將近兩小時,常常得加班;但有兒子四個月不去上學都沒察覺的父親麼?」
渡邊先生:幾近於Dororo「就在我絞盡腦汁思索死法的時候,雙親離婚了。我才十歲。父親發現母親虐待我。好像是商店街的鄰居告訴他的。」修哉瞧不起父親,他認為父親用婚姻束縛母親的才能,其後又忽視了修哉的才能。

一一羅列後,乍看應該感受不出原作中,雙親角色之懸殊。二作中,父親形象不僅弱,同時出場次數極少,遠不如母親的重要性。
《mother》中唯一的主要男角是亦正亦邪的記者先生,其他主要角色均為母親,各式各樣的母親;《告白》同樣以母愛為主線,森口為愛美復仇、下村太太保護直樹、修哉之母影響修哉的人格變化。《mother》的父親是空白的;《告白》未完全隱去父親的角色,偶爾在情節需要時現身,但以極透明的姿態將存在感降至最低,且幾乎沒有對白。
在我們的社會裡,完美的家庭形象是父母慈愛、兄弟和睦:文學作品裡則喜以對比、衝突,製造戲劇張力。同時看這兩部作品,會讓人不禁想問,難道孩子與母親臍帶相連的十個月,同時也隔出一段父親難以跨越的距離?《mother》+《告白》,呈現各種面目的母親形象,將母愛的力量拉至高點,與此同時,選擇弱化父親的角色,讓他們的無力、保守,襯托出母愛的義無反顧。

另外,《告白》電影版使用意識流的拍法,本身帶一點點抽象,建議讀過小說,才能更明確掌握劇情、深入人物心理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